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

6. 消化系統----小腸與大腸

小腸,每一段的小腸吸收食物的營養素都不一樣,所以切了一段小腸是有影響的,影響吸收。小腸吸收是靠絨毛,絨毛裡面有很多毛細血管,毛細血管的作用是掃瞄,來到小腸的食物形態已是爛糊狀,食物中的營養素會被掃瞄吸收,吸收後進入血液,繼而進入肝臟,肝臟會將營養素重組。脂肪在小腸內不易被吸收,因為脂肪粒子太大,不易被毛細血管吸收,是需要膽汁的幫忙,由膽囊壓出來用,而膽汁是由肝製造的,肝會不斷製造膽汁,存入膽囊,你進食時,膽囊才會分泌膽汁出來用。當你應進食時不進食,假如有16小時不進食,膽汁有16小時未分泌過,但肝仍然不斷製造膽汁藏在膽囊沒被壓出來,膽囊會濃縮膽汁形成膽結石。所以不吃早餐的人,很容易有膽結石,兩餐之間的時間不要太長。所以少量多餐的人不會有膽結石的。

膽汁的作用,是將你的脂肪分解成大粒變細粒,變油粒,一個乳化的作用,帶到身體各部去。到我們肝臟的脂肪卻不簡單,肝會將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,越食得油多,肝的負荷越大。所以記著,去得肝臟的油一點都不簡單,肝要進一步加工。

大腸作用,一、將水份吸收,二、儲存糞便。不是所有動物都有大腸的。雀鳥沒有的,雞也沒有的,所以雞鳥是直腸直肚,話痾就痾。所以一群小鳥飛過要小心,雀鳥隨時會在天空痾下來。

大腸主要將水份抽乾,大腸在腸的四周外圍,小腸接上的大腸第一段叫「升結腸」 呈向上升狀態,之後向橫的一段叫「橫結腸」,再接著的是降結腸,呈向下狀態,再到乙形結腸,最後去到直腸再到江門。

在小腸內的食物形態是爛糊狀,進入大腸後,大腸會將爛糊狀的食物水份吸收,成了固體。很多人問,為什麼我又喝湯,又吃飯,又喝水,為什麼最後出來的東西變成糞便?喝的湯變成尿液。其實主要分家是在大腸內,大腸將水份吸收到血液,再由腎臟排出,當然腎臟會將有用的過濾,沒用的排出。最後剩下在大腸內的食物會變硬,軟硬情況會符合你生理要求。大腸就像一個模具。所以糞便為甚麼像一條香蕉?因為大腸形狀像一條香蕉。模像甚麼,出來的糞便就像什麼。

肚瀉是怎樣的?排出來的是否很稀?為什麼會稀,因為身體內有炎症,你的食物有毒,又或者你有腸胃炎,身體會加速腸蠕動,會將你身體內的炎症細菌排出,不讓你吸收,盡量讓你身體影響最少。小腸加快蠕動後,食物進入了大腸,大腸來不及吸收水份,就已經排出體外,所以大便就變成水汪汪。最嚴重的肚瀉是痾水,水進入腸內,腸根本沒有蠕動就直接排出來,喝水將炎症稀釋,越是痾水,代表炎症相當嚴重。當水份大量排出來,不能回收,不要說一天喝十杯水,就算喝三十杯水都會把你口渴死。因為水份不能被回收。所以小朋友肚瀉痾水,最嚴重可以缺水死亡的。所以醫生會幫他吊鹽水、葡萄糖水等,補充身體失去的水份,不然他會缺水死的。從前那一代父母,見孩子肚瀉,說不能喝水,吃麵包可以吸水,就不會排出水份,那是絕對錯誤的觀念,所以越痾得多越要喝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